宿迁市审计局

政府信息公开

名称 宿迁市“十四五”审计事业发展规划
索引号 014319645/2021-00070 分类 规划计划 ??审计 ?? 其他
发布机构 市审计局 公开日期 2021-09-15
文号 关键词
文件下载
时效

宿迁市“十四五”审计事业发展规划

为推动“十四五”时期我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苏省“十四五”审计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全市审计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上级审计机关工作部署,依法全面履行审计职责,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审计保障。

——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市、县(区)党委成立审计委员会,切实做好本地区审计领域重大事项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市、县(区)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

——审计作用有效发挥。全市审计机关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上级审计机关工作部署,聚焦审计主责主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财政审计、政府投资审计、民生专项审计和其他各类审计,有力促进我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保障改善民生以及反腐倡廉建设。

——审计效能显著提升。启动实施党建强审等“五个强审”三年行动计划,经过“落实年”和“推进年”的努力,全市审计机关的党建引领进一步强化,改革创新动能不断增强,审计质量水平、审计信息化能力、人才支撑力度显著提升,审计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在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创新不断深入。按照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部署,发展改革部门重大项目稽察、财政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监督检查、国资部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等职责划入审计机关。市、县(区)审计监督力量进一步整合强化,审计工作布局和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根据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精神,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和管理不断增强,全市审计工作“一盘棋”格局初步建立。

——审计全覆盖不断推进。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全覆盖稳步推进,审计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深入推进审计工作统筹,融合式审计发展不断加快。推动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有效运用社会审计力量,审计监督合力不断强化。

——干部素质明显提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质有效,审计干部教育工作扎实开展通过专题培训、跟班学习、实践锻炼、演示交流、结对帮学等形式,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审计干部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明显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为审计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也是审计事业改革发展、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党中央把审计机关定位成政治机关”“宏观管理部门这一全新定位为审计工作提高站位、拓宽思路、推动创新提供了持久动力。

——审计监督成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审计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党中央明确要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为新时期审计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依法全面履行监督职责,在党和国家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指明了战略方向。

——宿迁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为全市审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十四五时期,是宿迁积极落实“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的重要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强富美高”新宿迁建设再出发、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些为审计事业大发展提供了雄厚基础和广阔空间。

——新时代审计的新特征对审计工作本身提出了更新要求。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加速、审计对象信息化程度日新月异,审计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审计目标、重点也将会有所变化,比如审计对政策、资金、项目、绩效以及信息化等方面的要求将明显提高。这些需要审计机关充分发挥专业监督优势,有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提升审计能力和效率。

二、发展定位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对宿迁提出的“把改革创新的基因注入现代化,谱写新时代‘春到上塘’的传奇”、“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建设新要求,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完善审计制度机制,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加快审计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审计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为推进宿迁“改革创新先行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生态大公园、全国文明诚信高地”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和完善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把落实党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贯穿于审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推动落实审计委员会议事协调机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

——坚持依法审计。树立法治理念,强化法治思维,做到审计程序合法、审计方式遵法、审计标准依法、审计保障用法,以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改革方向作为审计定性判断的标准。

——坚持服务大局。围绕党委政府“十四五”发展主题主线,密切关注重大政策落实,促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积极贡献,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

——坚持客观求实。坚持客观审慎、实事求是,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全面、辩证、历史地看待审计发现问题,客观审慎地作出审计评价和结论。注重保护改革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和干部勇于创新的担当精神。

——坚持改革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与时俱进,把改革创新的基因注入现代化,谱写新时代春到上塘传奇的审计篇章,突破思维定式,积极创新审计理念、制度机制和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大数据审计方式、1+N”审计模式等,努力提高审计效能,推动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升级。

(三)总体任务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对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突出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揭示度,强化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促进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围绕财税、金融、国资国企、资源环境、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营商环境等领域改革部署,从政策走向、全局层面、现实可操作性的角度,揭示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涉及当下的急迫性问题和影响长远的战略性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完善制度机制,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促进权力规范运行。聚焦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深入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关注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情况以及“三重一大”制度执行情况,促进领导干部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提升工作效能。

——促进反腐倡廉。聚焦财政资金分配、国有资产处置、公共资源交易、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促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等机制。聚焦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住房、教育、养老、医疗、扶贫等民生资金的分配、拨付和使用等环节,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小官巨贪”等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四)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市审计工作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好“三个拓展”:由检查合规合法审计向推动提升绩效审计拓展、由纠正单个问题向推动完善机制制度拓展、由揭示财政经济问题向推动构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拓展。积极推进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加快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到2025年,基本形成与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努力实现以下五大目标。

——审计监督体系更加完善。始终把党的要求落实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强化。国家审计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对内部审计的指导监督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审计机构相关报告核查机制基本建立,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轮驱动”运行更加高效,形成多层次、广角度、全方位的“立体化”审计监督体系。

——审计建设性作用更加彰显。审计的宏观性、建设性显著增强,审计维护制度权威、促进政令畅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强化对被审计单位好经验、好做法的总结和推广,对审计发现问题开展跨领域、跨部门宏观分析的力度不断加大,审计建设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审计作为政治机关、宏观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发挥。

——审计组织管理更加科学。全市审计工作上下联动的“一盘棋”格局进一步强化,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不断加强。审计全覆盖扎实推进,审计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做到每年对一级预算单位实行全覆盖。审计工作统筹机制形成,审计综合效应更加提高。

——审计监督能力更加提升。审计法治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审计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大数据审计思维和能力不断增强,数字化审计模式得到进一步推广。审计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审计干部的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显著提高。

——审计统筹发展更加协调。审计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实现深度融合,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与人大监督、纪检监察、组织人事以及相关行政监管部门的协同衔接进一步增强,协作配合机制进一步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审计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审计开放性进一步增强,审计科研、审计文化建设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成效。

三、工作重点

“十四五”期间,全市审计机关要积极拓展新思路、展现新作为,在审计工作中以绩效为导向,推动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加强各领域专项审计,更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政策落实跟踪审计

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促进政令畅通为目标,明确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定位,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揭示力度,及时发出预警,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维护人民利益。

——聚焦重大政策落实开展跟踪审计。重点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障改善民生等领域,关注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重大政策措施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和实际效果情况,促进各项重大政策措施有效落实。

——构建覆盖市、县全链条跟踪审计机制。对中央和省、市确定的重大决策部署,顺着政策落实的全链条、各环节开展跟踪审计,全面掌握政策落实中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建议,客观反映政策落实的实际效果除单独立项开展的政策跟踪审计项目外,全市审计机关组织开展的各类审计项目,都应当把重大政策落实情况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并将审计发现问题纳入政策跟踪审计报告。

——加强对政策跟踪审计结果的运用。加强政策分析研究,提出政策跟踪审计重点事项和审计思路掌握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揭示政策落实中的突出问题综合汇总分析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结果,反映重要审计情况,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政策措施不断完善。

(二)财政审计

财政审计以促进宏观政策贯彻落实、推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和政府预算体系、规范财政资金分配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效果为目标,加强对财税政策执行、财政管理、预算执行、重点专项资金和县区政府财政决算等方面的审计,增强财政资金审计的宏观性、整体性和建设性。

——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以新《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为重点,全面开展“四本预算”审计,监督检查财政预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重点关注财税政策执行、政府预算体系建设、财政支出结构和投向、重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集中支付管理、转移支付管理、库款管理、财政绩效管理等内容,推动健全全口径预决算管理体系。每年开展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根据国家财税政策、公共资金的投向、规模以及上年度审计情况,合理确定各年度审计的重点领域、重点内容。   

——县(区)政府财政决算审计。以县(区)政府财政决算的真实性、财政支出的合规性、财政管理的规范化为重点,关注政府政策执行情况、收支决算情况、重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等内容,推动县(区)规范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结合省厅安排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同步开展县(区)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工作。

——科目资金审计。以科目资金为切入点,继续探索重点科目资金审计,实现专项资金审计和预算执行审计的有机结合,重点关注科目资金预算安排、资金拨付、资金管理使用、项目效益等内容,通过对科目资金各环节、全流程审计,逐步深化财政审计。每年在教育、科技、环保、工贸、农业等科目中有针对性的选择1-2个科目进行专项审计(调查),促进财政资金规范运行,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部门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开展定期审计,对市政府工作部门和其他预算资金规模较大、项目较多的一级预算单位,每年开展现场审计,对其他一级预算单位5年内至少审计1次。监督检查部门预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持续关注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精神贯彻执行等方面情况,促进严格预算约束,强化预算管理,保障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金融审计。以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目标,加强对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控股的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的审计,有效发挥金融审计在风险防范和反腐倡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投资审计

——服务中心城市建设。以推动“稳投资”政策落实、促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工程建设和管理为目标,抓好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的跟踪审计,全力服务中心城市建设。依法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的预算执行、决算以及有关建设、运营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充分发挥投资审计促进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供给结构、提高投资绩效的建设性作用。

——促进工程项目规范管理。监督检查工程项目规划、投资审批、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资金管理使用、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管理等重点环节,关注项目规划布局、投向结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以及投资建设领域“放管服”改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促进规范管理。

——提升工程项目审计覆盖面。落实审计全覆盖要求,加大投资审计与政策跟踪、财政、企业、民生、资源环境、经济责任等其他专业审计领域的融合力度,采取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点面结合开展分层次、多维度的监督,实现对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在建设期内至少审计一次。

——规范投资审计行为。始终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恪守审计的权力边界,切实纠正在一些投资审计项目中存在的“以审代结”等问题,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确保始终在法定权限内履行审计职责。

(四)资源环境审计

——资源审计。以促进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推进绿色发展为目标,依法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进行审计。重点关注相关部门或地区贯彻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相关方针政策,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及保护等方面情况,揭示过程中的违法违规问题,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益,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环境审计。以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推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地区污染防治情况、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进行审计。重点关注相关部门或地区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执行,各项目标任务完成,相关资金投入管理使用和项目建设运行绩效等方面情况,揭示存在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的建议,促进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弥补生态环境方面的突出短板和弱项,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助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切实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以促进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为目标,重点关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贯彻执行中央、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及遵守自然资源资产相关法律法规情况,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决策情况、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监督责任履行情况、相关资金征收管理使用和项目建设运营情况等。搭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数据平台,积极推动审计全覆盖,结合地方党政、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同步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五)国有企业审计

——统筹规划。以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为目标,创新审计理念、完善审计工作机制,加强对市属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工作的统筹谋划,建立审计对象库,分类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频次,积极探索“跟踪审”“定期审”“轮流审”有机结合、深度融合的审计工作模式,对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推动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问责到位。

——聚焦重点。重点关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主责主业聚焦、国企国资改革、重大项目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促进政令畅通;重点关注市属国有企业优化投资结构、重组整合、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执行进度和实施效果,关注企业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检查企业重组、兼并、收购、股权调整、资产(项目)划转等决策是否规范透明,反映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重点关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检查国有企业资产的规模、结构和质量情况,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促进国有企业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产回报,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重点关注“三重一大”制度落实、权力运行制约情况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情况,检查国有企业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等权力运行情况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以及董事会建设情况,促进企业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重点关注国有企业监管体制机制建立情况,推动以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资本监管机制,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增强国有经济市场活力,促进国有企业提质增效。

(六)民生审计

——社会保障审计。以推动国家、省、市有关社会保障重大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提升社会保障资金安全效益,促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依法对就业、医疗、养老、居住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社会保障资金安排筹集使用管理情况等进行审计监督,促进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在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重点,5年内至少审计1次。加大对稳就业、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全资金的审计力度,深化住房保障审计。

——公共事业审计。以有效促进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高资金绩效管理水平为目标,持续加强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领域重点项目和重大资金的审计,重点关注政策落实、资金分配、项目实施等情况,推动深化相关领域改革,健全完善基本韩国赌场制度和体系,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公共文化等基本韩国赌场的均等化。

——涉农审计。以促进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为目标,加强对相关政策执行、资金管理和项目建设运营等情况审计。重点关注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繁荣农村文化,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任务,以“政策”“资金”和“项目”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入揭示影响任务目标完成、阻碍乡村振兴政策落地见效的体制机制问题和管理漏洞,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高涉农资金使用绩效,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统筹开展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关注各地高质量巩固精准脱贫,以及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互促进情况。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跟踪审计。以保障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应急处置、预防预警、恢复重建等工作顺利进行为目标,重点监督检查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有关资金和物资等筹集、分配、拨付、使用等情况,以及项目推进和效益情况。

(七)经济责任审计

以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目标,依据干部管理权限依法依规对地方党委、政府、党政工作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法院、检察院、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国有企业等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或主持工作1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不担任法定代表人但实际行使相应职权的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

——科学规划计划,推进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有序开展。根据干部管理监督需要和审计资源等实际情况,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探索编制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规划,科学编制经济责任审计年度计划,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监督,充分关切领导干部管理监督和选拔任用工作需求以及反腐败工作要求。以任中审计为主,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与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预算执行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专项审计等审计项目的统筹融合和相互衔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加强对内管干部和村级组织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指导与监督。

——聚焦经济责任,强化对权力运行情况的制约和监督。围绕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重点检查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情况,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的制定、执行和效果情况,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执行和效果情况,财政财务管理和经济风险防范情况,民生保障和改善情况,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资金等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在经济活动中落实有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遵守廉洁从政规定情况等,特别要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运行情况的监督力度,揭露重大失职渎职、重大决策失误、重大损失浪费和重大管理漏洞问题。

——多部门协作构建监督大格局,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建设性作用。健全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成员单位认真落实职责分工,强化整体工作合力,形成有效协作机制。推动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责任追究等制度,切实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干部的重要参考。探索开展“组审”合作机制,定期交流协商,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考核,努力使审计成果在选人用人中更加直观可用。

四、综合保障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将全市审计机关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进一步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发挥审计机关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新时代宿迁审计事业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把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审计事业发展的“压舱石”,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始终从政治上观大势、谋大局、看问题、提建议,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对审计工作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推动中央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强化审计委员会议事协调机制,在落实好会议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等,为审计委员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提供支持和服务。强化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的推进落实机制,切实履行组织协调、沟通联系、调查研究等工作职责,根据审计委员会决策部署,进一步建立完善协调会议制度、重大事项督查督办制度。

——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聚焦政治建设,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政治理论武装,推动审计机关带头做到“两个维护”,自觉践行“三个表率”。深入推进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党支部战斗力。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尤其是强化年轻干部政治教育和理论武装,推动审计机关党员干部培训“全覆盖”。发挥审计管理体制优势,加强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党建工作指导,建立健全各地审计机关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推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加强审计机关党建品牌建设,打造既体现集中统一领导,又彰显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审计党建品牌。强化党内关爱,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注重及时分析审计人员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落实好关爱帮扶制度等。创新活动载体,开展丰富多样、适应审计机关特点的党建活动,广泛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积极开展审计机关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纪律教育,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加大警示教育力度,以案为鉴、以案明纪,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强化制度约束,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健全完善并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严格遵守“六大纪律”,严格落实保密纪律,严防经济犯罪等问题发生。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强对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正确运用“四种形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责任制落实;坚持新提拔干部和新进干部廉政谈话制度,切实增强廉政意识;持续开展审计现场纪律巡查和廉政回访,做到纪律巡查或廉政回访全覆盖,推动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八不准”工作纪律等规定落实。定期开展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做到防微杜渐。

(二)构建和完善“全方位”审计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轮驱动的作用,推动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相贯通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全方位体系。

——发挥国家审计梁柱作用。把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为审计工作的着力点,全面履行国家审计监督职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促进规范管理、深化改革、权力规范运行和反腐倡廉,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梁柱作用

——强化内部审计基础作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指导监督,通过组织开展内审培训、以审代训,提升内审人员能力水平。推动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机制,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水平,前移监督关口,强化源头治理,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同步检查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强化风险防控,扎实做好防未病工作。

——促进社会审计维护经济秩序作用。加强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核查工作,促进社会审计提升执业质量。建立健全社会审计力量参与国家审计相关制度,加大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力度,充分运用社会审计力量,有效利用社会审计成果。

——推动审计与其他监督相互贯通。探索在不同监部门之间构建信息沟通机制,强化审计过程跟踪研判,对审计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疑点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提升审计质效。深化部门间协调合作、联合检查和线索移送,推动审计监督与人大监督、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其他监督的协同发展,提升监督合力

(三)加强审计业务“全流程”管理。强化审计项目规划计划管理,有序推进审计全覆盖。积极创新审计组织管理,统筹推进审计计划、项目实施、质量管控和成果运用,逐步实现审计全流程”管理

——加强规划计划引领。科学谋划审计发展战略规划,在摸清审计对象底数基础上,统筹编制审计全覆盖规划,突出审计重点,分类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频次,切实做好年度计划与全覆盖规划的衔接工作,确保全面覆盖、有序推进,审计监督不留死角、没有盲区。

——改进审计方式方法。加大运用大数据技术力度,推动实现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的有机结合。精心组织审计项目,加强审计工作统筹提升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审计全覆盖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强化审计实施管理。统一组织项目载体,加强全审计资源统筹调配,对涉及全局或行业性的重点资金和重大项目组织全审计机关开展审计,上下联动、同步实施、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审计整体性与宏观性作用。

——强化审计质量管控。加强和改进审计现场管理,落实分级质量控制责任,加强对审计质量监督检查。持续推进完善审核复核审理具体标准,建立审计质量责任清单制度。做好优秀审计项目选评工作。

——强化审计成果运用。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推进审计查出问题的全面整改落实。多形式、广视角,全面加强审计成果综合运用,进一步加强审计调研,形成信息、要情、政策建议、问题线索移送等形式多样、内容鲜活、针对性强的成果上报,更好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四)提升审计工作法治化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依法治市相关要求,建立完善地方审计制度体系,规范审计执法行为,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完善依法审计制度体系。探索构建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地方审计监督制度体系,做好地方性审计监督制度的立、改、废有关工作。推动重大行政决策按程序规范实施,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作用。不断完善审计业务、政务公开、行政复议诉讼等管理制度。树立法治理念,强化法治思维,进一步提升审计法治建设的程序化、科学化水平。

——健全依法审计和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树立法治思维,严格执行法定程序,按照法律赋予的权限、方式、标准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坚持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审计执法规范管理,约束审计自由裁量权。全面贯彻“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实事求是地容错纠错。

——强化对审计监督权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健全完善审计计划、实施、审理、报告等各环节既相互制约又协调有序的审计权力运行机制。严格落实干预审计工作行为登记报告等制度,增强纪律约束。完善审计机关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组织方式。坚持阳光审计,提高审计工作的公开透明度,完善特约审计员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五)推进审计信息化。信息化是提升审计质效的关键手段,也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必由之路。加快推进“金审工程”三期项目建设,加大数据集中和整合力度,构建审计数据资源体系,提升网络安全防护和管理水平,发挥信息化在推动审计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构建审计数据中心。按照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审计信息系统要求,积极构建市级审计数据系统,汇集市、县(区)财政、社保、工商、公积金等多个行业数据。建立审计电子数据定期报送制度,健全数据采集与管理的制度规范和机制。逐步实现全市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和审计现场之间的信息共享。

——构建审计数字化分析平台。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大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满足审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需求,增强大数据审计能力,为实现审计全覆盖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构建审计综合作业平台。通过审计作业、审计管理、审计指挥等系统建设,构建覆盖全市的审计业务一体化系统。推进审计机关公文处理、韩国赌场、网上审理、绩效评估等各项工作信息化,逐步实现审计计划编制、组织管理、质量控制、成果利用等全过程数字化。

(六)强化审计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新时代审计工作需要为出发点,以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为核心,进一步提高全市审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推进宿迁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着力提高领导班子配备、教育、管理等工作质量,努力锻造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审计机关领导干部队伍。强化对下级审计机关领导班子管理,围绕审计高质量发展需求,选优配强县(区)审计机关领导班子,把好新任人选的政治素质、任职资格和专业背景关;完善县(区)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储备库,实行跟踪管理。以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为目标,统筹考虑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来源结构、经历结构等配备干部;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健全优秀年轻干部选育管用环环相扣又统筹推进的全链条机制,加大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逐步建立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

——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强化政治思想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审计队伍政治素质和纪律作风建设水平。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形成长效机制。从严管理审计干部队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大力弘扬“三真三实”作风,健全干部管理监督制度体系,综合运用教育引导、制度约束、监督检查等手段,促进审计干部严格遵守各项纪律规矩,使审计队伍的政治素质和纪律作风再上一个新台阶。

——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持续巩固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优化审计监督职责和资源配置,为推进审计事业长远发展积蓄后劲。加大全市审计干部统筹管理力度,在掌握全市审计人员信息数据基础上,加大统筹培养、管理和使用力度;完善跟班学习、轮岗交流等工作机制,加强对审计领军人才、审计业务骨干人才等培育和使用,有计划安排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关键岗位、艰苦环境锻炼。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贯彻落实市委“三项机制”相关要求,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优化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审计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实施分层分类精准培训,完善教育培训内容,提升培训针对性有效性,实现“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人才培育模式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培训格局。开展全市审计机关年度集中培训,举办务实管用的专题培训,选派审计干部参加上级审计机关和市相关部门等组织的培训班,帮助审计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提升专业能力、锤炼专业作风、培育专业精神。

(七)打造新时代审计文化。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重要指示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树立“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价值理念,进一步增强审计文化的引领力和审计事业的凝聚力。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常性教育,传承优秀文化,在全市审计机关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定不移地建设模范机关。积极培育挖掘、宣传审计系统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用好“道德讲堂”等学习品牌和阵地,深化精神文明建设。

——营造创先争优环境。积极参与全省审计系统、市级机关组织的各种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展示审计机关团结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扎实推进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共产党员示范岗”“群众满意机关”等创建活动,努力构建文明和谐的审计机关。

——扩大审计宣传力度。发挥审计宣传在传播审计文化、引导社会舆论、优化审计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为审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树立精品意识,加大对重大审计事项的宣传力度,打造“宿迁审计品牌”。创新工作方法,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多渠道、多层次、多视角宣传审计成果,扩大审计影响。

(八)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审计理论研究必须坚持服务中心工作、服务领导决策、服务审计实践,不断提高审计理论研究层次和水平,增强针对性、前瞻性、建设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审计理论启迪思路、指导实践和辅助决策参谋作用。

——突出审计理论研究重点。深化审计理论研究,围绕新形势下审计实践中面临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全市审计机关开展审计理论研究,更好服务和指导审计实践工作。宏观方面,要围绕新时代审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瞄准政治机关、宏观管理部门的审计新定位,重点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领导、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服务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微观方面,要加强审计应用理论研究。积极组织开展政策跟踪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资源环境审计、新型审计技术方法、审计信息化、大数据应用、审计业务管理、审计现场管理等各类专业审计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培养审计理论研究队伍。建立健全审计理论研究工作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审计人员参与调查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论研究氛围,凝聚一批贴实际、接地气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在审计理论研究方面有建树的审计理论研究骨干。

——不断充实市级审计理论研究人才库。整合全市审计理论研究人才资源,不断扩大市级理论研究人才库规模,鼓励围绕重大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充分发挥审计理论研究人才服务决策的重要作用。

审计机关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细化举措,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相关信息